资讯中心NEWS CENTER

在发展中求生存,不断完善,以良好信誉和科学的管理促进企业迅速发展

首页-技术文章-药物溶出度仪的工作原理分析

企业新闻 技术文章

药物溶出度仪的工作原理分析

更新时间:2025-07-09 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53
 药物溶出度仪是用于检测固体制剂(如片剂、胶囊等)溶出度的关键设备,其工作原理基于模拟药物在人体胃肠道环境中的溶解过程,通过精确控制体外实验条件来评估药物溶出速率和程度,进而预测其体内生物利用度。以下是其核心工作原理及关键环节:

一、核心工作原理

药物溶出度仪通过模拟人体胃肠道的消化运动,在体外控制温度、搅拌速度、溶出介质(如水、缓冲液)的pH值及体积等参数,使药物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。通过测量特定时间内药物溶出量,可评估其溶出速率和程度,为药物质量控制和疗效预测提供依据。

二、关键实验环节

  1. 参数控制
    • 温度:通常设定为37℃±0.5℃,模拟人体核心温度。
    • 搅拌速度:通过转篮法或桨法实现,转篮法转速一般为50-100转/分,桨法为25-200转/分,确保溶出介质均匀流动。
    • 溶出介质:根据药物性质选择水、缓冲液或人工胃液/肠液,体积多为900ml,需新鲜配制并脱气处理。
    • 取样时间:按药典规定时间点(如5、15、30、45分钟)取样,测定溶出量。
  2. 操作流程
    • 将药物制剂置于转篮或溶出杯中,浸入恒温溶出介质。
    • 启动搅拌装置,使药物与介质充分接触。
    • 在规定时间点取样,过滤后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或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药物浓度。
    • 计算溶出量,绘制溶出曲线,评估药物溶出特性。

三、技术优势与意义

  1. 替代体内实验:体外溶出度测试可间接反映药物体内吸收情况,避免直接生物利用度实验的高成本和复杂性。
  2. 质量控制:通过标准化测试确保药物批次间一致性,保障临床疗效。
  3. 法规支持:符合USP、EP、JP等国际药典要求,是药物注册和质量监控的必要环节。
  4. 优化研发:为药物制剂工艺改进提供数据支持,例如调整辅料或压片工艺以改善溶出性能。
SCROLL

Copyright©2025 培安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备案号:京ICP备17026558号-1    总访问量:451589

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    管理登录    sitemap.xml